前言

本次考察旨在深入了解越南市场现状、机遇与挑战,并探讨中国企业在越南的潜在发展路径。报告内容主要基于与在越华人企业家的交流以及实地考察所得信息。


一、越南市场概览与中国企业现状

1. 每日入境中国人数量

据当地企业家分享的数据,目前每天约有 2.7万至2.8万 中国人入境越南。这表明中国与越南之间的人员流动频繁,也预示着潜在的市场需求。

2. 中国企业在越南的发展阶段

中国企业在越南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浪潮:

  • 第一浪:以华为、中兴、富士康等大型企业为代表的头部企业。
  • 第二浪/第三浪:当前大多数中国企业处于这一阶段,尤其以“腰部”甚至“腰部偏下”的中小型企业为主。这些企业来越南并非完全是主动选择,很多是受国内产能过剩和市场“内卷”的影响,被迫寻求海外发展

3. 国内产能过剩与经济下行

受全球格局调整影响,中国作为“世界工厂”的传统地位使得国内产能面临过剩问题,进而导致市场“内卷”和经济下行。这也驱动了大量中国企业寻求海外市场,越南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地。


二、在越南落地商业化的挑战与机遇

1. 落地难度不容忽视

当地企业家强调,不要低估在越南本土落地和商业化的难度。许多在国内拥有成功经验、资源或方法论的企业家,来到越南后却无功而返。这主要源于:

  • 文化差异与本土化挑战:越南的文化、生活习惯、员工管理方式与中国存在显著差异。例如,越南员工的工作效率可能较低,且对消费的观念不同(更倾向于赚了钱即消费)。
  • 营商环境的复杂性:物流是当前越南电商发展的主要瓶颈,跨省物流可能需要3-5天,严重影响消费体验和供应链效率。
  • 法律风险:通过寻找越南当地人作为法人进行小项目合作存在法律风险,一旦发生纠纷,可能不受法律保护。

2. 传统商业领域的机遇

目前,越南市场中偏传统化的商业具有较快的变现机会,例如:

  • 餐饮服务升级
  • 酒店住宿升级
    这些领域相对而言更容易获得回报,而电商等新兴行业虽然参与者众多,但盈利情况并不理想,主要受制于物流效率低下。

3. 市场培育与深耕

越南市场的商业发展需要一定的培育时间深耕。类似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越南市场也需要类似的探索过程。贸然复制国内经验可能难以奏效。

4. 营销模式本土化

中国国内的营销模式、服务套路乃至服务流程,在越南可能并不完全适用,需要进行本土化调整。例如,员工管理需要更具人性化,激发其工作积极性,而非简单地照搬国内的加班文化。


三、投资机会与策略探讨

1. 快速变现机会:依托越南赚中国人的钱

有一种观点认为,在越南市场,依托越南本地环境赚中国人的钱可能更容易实现快速变现,例如:

  • 商务酒店
  • 一站式服务(为在越发展的中国人提供签证、注册公司、招聘等服务)

2. 投资路径:正规化与小型项目

  • 正规路径:大型企业通常会选择通过香港等渠道,以正规外资身份在越南获取资质,与当地政府合作。这种方式门槛较高,但法律保护更完善。
  • 小型项目:对于小项目,可以考虑寻找越南本地法人,但需注意潜在的法律风险。
  • 孵化本土人才:如果能成功孵化越南本地的KOL或主播,即使他们最终被其他本土公司挖走,前期也能带来巨大收益。

3. 房租与消费水平

越南的房租和整体消费水平并不低,部分地区甚至高于广州。这表明越南有相当一部分富裕人群,未来的商业模式需要考虑是赚取大众市场的钱,还是聚焦于这些高消费人群。

4. 品牌建设与渠道深耕

  • 长期战略:品牌建设:虽然渠道能够带来短期收益,但长期来看,建立自己的品牌更具价值。品牌一旦形成,即使创始人不在本地,也能持续产生效益。
  • 初期策略:渠道优先:在越南市场初期,由于物流等基础设施不完善,可能需要先深耕渠道,积累经验和资源。通过掌握渠道,可以更好地与品牌方进行合作和谈判。
  • “摸着石头过河”:在越南做生意,尤其是在市场尚不成熟的领域,需要有“摸着石头过河”的精神,边实践边调整策略。

5. 市场机遇:早期红利与行业集中度

越南目前仍处于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,存在诸多早期机会。在一些行业中,市场集中度不高,有较大的发展空间。例如,一些传统行业和制造业仍有待整合和升级。

6.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

在越南发展,人才至关重要。需要构建一支能够适应当地文化、具有战斗力的团队。同时,要注重培养本土人才,并通过合理的机制降低人才流失风险。


四、越南出海的整体判断

1. 出海首选地

越南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出海的理想第一站。其优势在于:

  • 经济增长潜力
  • 政治稳定
  • 政府改革决心
  • 经济再加速度

2. 正规军逐步入场

除了早期进入的“草根”创业者,越来越多的中国“正规军”(如芒果台等大型企业)也开始布局越南市场,这预示着市场将更加规范化和竞争激烈。

3. 中国模式的复制与调整

越南在一定程度上正在复制中国的发展路径。然而,简单的复制并不能保证成功,需要结合越南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。例如,中国的物流模式是在激烈的竞争中“卷”出来的,而越南目前的物流效率较低,需要时间发展。


五、建议与展望

1. 明确落地项目与核心竞争力

  • 一横一竖战略
  • 横向(连接):通过自媒体等方式做连接、中介服务,为在越华人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(如签证、公司注册、招聘、商务服务等),快速回笼资金并积累资源。
  • 竖向(项目):落地一个具体项目,无论是与电商、工厂还是其他行业合作,作为团队的运营重心,同时为横向业务提供支撑。
  • 聚焦用户心智:在越南市场,谁能最快、最有效赢得当地消费者的心智,谁就能取得成功。
  • 团队与供应链:在初期,团队是最重要的,其次是供应链和具体业务。

2. 合作伙伴的选择

选择合作伙伴时,应优先考虑那些真正拿到过结果的、有实战经验的人,而非仅仅“讲得头头是道”的理论派。对于有疑虑的项目,宁可放弃,也不要盲目投入。

3. 运营思维而非投资思维

对于中小型团队而言,来到越南应更多地采用运营思维而非简单的投资思维。通过实际运营,积累本地人脉和能力,甚至可以为未来的大型投资项目提供运营服务。

4. 快速获得成果

在越南扎根需要尽快获得短期成果,即使是小额盈利也能增强团队信心,并为后续发展提供资金和经验。例如,目标是每月投入10万,赚回10.5万,哪怕是小幅盈利,也代表着业务的初步成功。

5. 持续学习与积累

越南市场充满变化,需要团队持续学习,不断调整策略。与当地不同背景的人(例如工厂老板、律师、商会成员等)保持交流,获取一手信息。

6. 品牌与渠道的协同发展

  • 品牌长期价值:从长远来看,品牌是最有价值的资产。
  • 渠道先行:在早期阶段,可以先深耕渠道,通过掌握渠道优势来获得市场份额和话语权。
  • 本土化与创新:无论是品牌还是渠道,都需要充分考虑本土文化和市场特点进行创新。例如,可以尝试将国内成功的直播带货模式与越南本土文化结合,打造具有影响力的KOL。

7. 心态建设

在越南创业需要良好的心态,既要保持乐观,看到市场机遇,也要认识到挑战和困难。避免“急功近利”,但也要保持节奏和效率。


结论

越南市场对于中国企业而言,充满挑战但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。成功的关键在于深入了解本土文化、精准选择商业模式、构建高效团队、以及持续的本土化运营和创新。通过“连接”与“落地项目”相结合的策略,同时注重品牌建设和渠道深耕,中国企业有望在越南市场取得长期发展。


下一步思考:

  • 如何系统性地建立在越南本地的人脉网络?
  • 如何精准识别并对接那些愿意出海的中国优质品牌?
  • 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,更高效地进行市场调研和业务拓展?